查看原文
其他

成果丰硕!公园城市指数2023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天府发布 2023-12-22

本篇文章约1030字,阅读需3分钟


11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四川天府新区、成都设计咨询集团联合主办的公园城市指数2023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来自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等权威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公园城市指数”展开深入研究。


会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公园城市指数研究的总体情况,详细阐释了公园城市指数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最新进展,并强调“价值导向、客观数据、科学计算”是公园城市指数一以贯之的追求与原则。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规划建设总顾问段进表示,公园城市指数是一套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科学诊断工具,从框架体系到指标体系到全国城市评估,指数现在已经覆盖了全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其研究是为了将成都以及天府新区在公园城市实践当中的一些丰富的经验进行提炼和推广,基于成都面向全国。


公园城市指数研究中心主任王波对公园城市指数全国版研究成果进行了总体汇报,课题组人员分别对15个指数方向做了详细汇报。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具体指标选取、数据获取路径、科学客观计算、城市禀赋差异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与思维碰撞,为公园城市指数全国版研究成果重磅发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研讨会取得丰硕成果,四川天府新区将依托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都设计咨询集团的长效合作机制,深入应用指数对全国各级各类城市进行客观评估,实现服务城市转型发展,为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天府方案,并致力于将公园城市指数品牌进一步向全球舞台推广,深入探索与联合人居署合作方式,让公园城市理念传遍全国,走向国际。


公园城市指数的框架体系


公园城市指数的框架体系,即指数的价值导向,包括“总体目标-重点领域-具体指数”三个层级,本次研究最终构建形成“1-5-15”的公园城市指数框架体系。


“1-5-15”的公园城市指数框架体系即一个目标,五大领域,十五个指数



一个目标:

公园城市指数将“和谐美丽、充满活力的永续城市”作为总体目标。


五大领域:

构建了“和谐共生、品质生活、绿色发展、文化传扬、现代治理”五大聚焦领域。


十五个指数:

和谐共生:安全永续、自然共生、环境健康;

品质生活:城园融合、田园生活、人气活力;

绿色发展:生态增值、生态赋能、绿色低碳;

文化传扬:文化传承、文化驱动、开放包容;

现代治理:依法治理、基层治理、智慧治理。


公园城市指数框架体系介绍

滑动查看详情

1.1 一个目标

城市是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细胞单元与核心载体,公园城市致力于转变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追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地生根,因此公园城市指数将“和谐美丽、充满活力的永续城市”作为总体目标。和谐美丽,是积极响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充满活力,是聚焦人的感受,体现城市的烟火气息和勃勃生机;“永续城市”是落脚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社会关于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庄重承诺。


1.2 五大领域

公园城市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城市尺度的创新实践,因此公园城市指数在架构过程中务必充分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六项基本原则,以及“一个尊重、五个统筹”等中央对城市工作的指导要求。同时,遵循公园城市“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创造宜居美好生活、营造宜业优良环境、健全现代治理体系”的营城逻辑,并强调“文化是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以在城市未来转型发展与国际推广中坚定文化自信,最终构建了“和谐共生、品质生活、绿色发展、文化传扬、现代治理”五大聚焦领域。


可以看出,公园城市指数的五大领域彰显人类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分别从“生态、人居、经济、文化、治理”的视角进行深化考量,五大维度之间相互平行、同等重要,共同支撑起公园城市的核心价值体系。公园城市虽然源自我国实践,但其价值追求与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中所强调的“应对气候变化、社会分异等全球性挑战,倡导社会包容、规划良好、环境永续、经济繁荣的新的城市范式”以及“人人共享城市”等愿景目标完全契合,能够达成广泛的国际共识。



1.3十五个指数


(1)和谐共生:安全永续、自然共生、环境健康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是打开城市发展和文明演进之门的一把钥匙。从农耕文明时代“象天法地、敬畏自然”到工业文明时代“消费自然、战胜自然”,人类对自然要素的敬畏之心逐渐让位于控制、掠夺、滥用等心理倾向,发达国家在过去100多年里出现的各种城市安全与生态环境问题,也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屡见不鲜。正如恩格斯所说“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公园城市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新时代价值导向,只有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尊重动植物的生存需要、满足人们对健康环境的向往,才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和谐共生”领域,按照“首要条件、生物视角、人民视角”的逻辑,构建了“安全永续、自然共生、环境健康”三个指数。安全永续,体现了把城市安全与永续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坚守底线约束,倡导维护原生地理,集约合理利用资源;自然共生,借鉴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期望兼顾人类生存需要和生物多样性效益,让城市发展也能从生物视角出发,建设本地动植物的美好家园;环境健康,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城市幸福宜居的基本条件,强调重视市民的真实感受,实现天蓝、地绿、水净。


(2)品质生活:城园融合、田园生活、人气活力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改革开放40多年来,神州大地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人们的需要也逐渐从“物质性的生存需要”发展为日益广泛、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吃大锅饭”的群体诉求转变为对每一个个体需求的精准关注。公园城市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破除边界隔阂,促进普惠共享,让市民在生态中享受生活,在公园中享受服务,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品质生活”领域,从“生活空间、生活方式、生活吸引力”的角度,构建了“城园融合、田园生活、人气活力”三个指数。“城园融合”,是指消解城与乡、园与城的二元分隔,通过蓝绿网络的无边界渗透,促进城乡功能相互延伸,让城市整个成为一个大公园;“田园生活”,是追求诗意栖居的生活状态,以公园为中心、绿道为网络、串联公共服务,让市民出门即公园,园中享生活;“人气活力”,是更关注城市的烟火气,强调重视市民的多元需求,营造精彩活力的生活场景,提升城市的整体活力。


(3)绿色发展:生态增值、生态赋能、绿色低碳


纵观国内国际形势,携手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议题。从《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再到欧盟、日本、韩国等主要经济体相继宣布在2050年前后实现“碳中和”,全球低碳经济新格局已徐徐展开。我国正经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绝不能继续沿用西方“高耗能、高排放”方式。“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对生态价值的再认识成为破解发展与保护难题的新路径。公园城市倡导的“绿色发展”,是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城市发展全过程,通过促进生态价值多元转化来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绿色发展”领域,立足“生态系统提升、生态价值转化、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构建 “生态增值、生态赋能、绿色低碳”三个指数。“生态增值”,是坚持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借鉴了深圳、丽水等关于GEP(生态资源总值)方面的探索工作,鼓励通过生态修复与建立市场化机制,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与资源价值;“生态赋能”,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人才等城市发展优势,依托环境品质构筑城市核心竞争力;“绿色低碳”,是直接聚焦城市碳排放水平和产业结构转型,促进低碳经济与循环发展。


(4)文化传扬:文化传承、文化驱动、开放包容


美国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文化》一书中提到:“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专门用来储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储存文化、流传文化和创新文化,这大约就是城市的三个基本使命”,西班牙城市巴塞罗那也曾提出“文化即城市、城市即文化”的口号。但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形态大多千城一面,历史文化特色被抛弃割裂,社区文化、地方文化被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冲淡与趋同,阻碍了多元文明交流互鉴。公园城市的文化传扬,就是要回归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文化自信,守护“城市气质与灵魂”,让城市更具魅力和特色,也要让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让城市成为新时代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


在“文化传扬”领域,按照“保护、发展、交流”的层次,提出“文化传承、文化驱动、开放包容”三个指数。“文化传承”是倡导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彰显,让城市留住人文记忆,增强市民对城市、对社区的归属与认同。“文化驱动”是创造性转化历史遗产,创新性发展文化品牌,实现以文化提升城市软实力。“开放包容”是秉承美美与共、兼容并蓄的态度,推动城市与世界的广泛交流,提升城市的国际美誉度和文化影响力。


(5)现代治理:依法治理、基层治理、智慧治理


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治理水平之间的平衡关系,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法治和仁治思想始终贯穿在我国历史长河的治理体系中,同时基于新时代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城市的规划建设最终的归宿是治理,公园城市既要继承我国传统“法治与仁治”思想,也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新治理方式与水平。


在“现代治理”领域,从“治理根基、治理单元、治理形式”的方面,提出“依法治理、基层治理、智慧治理”三个指数。“依法治理”是倡导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难题,实现社会公平、人民安定;“基层治理”是倡导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尚和合”的内涵,构建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智慧治理”是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以智慧赋能全面提升城市的治理效能。



▸四川任免一批干部


▸官宣!19号线二期明日开通初期运营


▸绿茶,出去!榴莲,进来!

记者:郑晓凤
编辑:李川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