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象┃天台百景图 ·《寒拾亭》

金如槐 天台山文化 2022-05-11

金如槐先生几十年来足迹遍布天台大地,胜境览胜,纵笔写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终于绘就天台山百景图。详观图景:山水宫寺,亭塔桥树交相辉映,山有端庄之貌,水有灵气之相,山有山魂,水有水魄。山山水水,情意洋溢。


《寒拾亭》 金如槐


寒拾亭是国清寺前迎宾亭,为纪念唐代诗僧寒山、拾得而命名。寺内有三贤殿,奉寒山、拾得、丰干三贤像。有关寒山、拾得,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合的传说故事,不胜枚举。至明朝中叶,寒山、拾得被民间奉为“和合二仙”,婚嫁喜庆场合总要在中堂上供奉他俩画像。清雍正年间,被敕封为“和合二圣”。


(撰文:陆树栋)


寒拾亭的故事

作者:曹志天  

寒拾亭在国清寺外面,人们到国清寺去,必定要经过这个亭。

寒拾亭是为了纪念唐朝国清寺两位著名的高僧而建造的。这两位高僧,一位名叫寒山,一位名叫拾得。两人不但精通佛学,而且写得一手好诗,留到现在的还有三百多首呢。

关于寒山和拾得,有许多优美的传说,最有名的莫过于他们和唐朝赤城郡太守闾丘胤之间的一段故事了。

唐朝贞观年间,国清寺已经很有名了,寺里有个高僧名叫丰干。

有一天,丰干从国清寺到赤城山去的路上经过一条岭。正走着,忽然看见一只猛虎背上驮着一个小孩。他从老虎背上救下了小孩。因为这孩子是拾来的,丰干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拾得”。

拾得长大以后,跟住在寒岩的寒山和尚很要好。从此,丰干、寒山、拾得三人成了忘年交,经常骑着老虎,四处云游。

这一天,丰干又骑着老虎出去云游啦!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朝京城方向去去。

六月天,热煞人。走不了多少路,丰干就满头大汗了,他看到路旁有株大樟树,树下在块大青石,光闪闪,凉冰冰,就跨下虎背,坐在青石头上,闭目养起神来。那只猛虎摇摇尾巴,一声不响地伏在丰干身边。

过了一会,那只猛虎突然朝天长啸起来。丰干被惊醒了,睁眼一看,史见前面那座树林背后腾起一阵阵黄色的尘土。转眼之间,一对对写有“肃静”、“回避”字样的虎头牌,在树林缝中露了出来。丰干掐指一算,知道是新任赤城郡的太守闾丘胤上任途中路过这里,于是又闭上眼睛,顾自养起神来。

却说闾丘胤一行人马,刚转过树林,突然听到一阵震天动地的虎啸,那些马儿吓得直往后退,“咴咴”直鸣,不管你怎样鞭打也不肯往前走了。

闾丘胤从轿里探出头来一看,只见前面大路当中站着一只吊着白额大老虎,吓得赶紧把头缩进轿里,连连下令:“有虎,有虎,快快往回走。”还是一个旗牌眼睛亮,看见坐在青石上的丰干,转身对闾丘胤说:“老爷不必惊慌,那只老虎有人带着哩!”

闾丘胤说什么也不相信:“谁这么大胆,敢带老虎?”

旗牌说:“是一位老和尚” 。

闾丘胤这才又把头从轿里探出来,手搭凉棚朝前望。可不是,一个老和尚正盘腿坐在大樟树下打瞌睡呢。他心想:这老和尚既然有胆量带老虎,不是神仙,便是活佛。想我闾某平日百治无效的头痛病,今日或许有治愈的希望了。他便命令旗牌官和卫士们刀出鞘,箭上弦,护着他往前走去。闾丘胤来到丰干面前,拱拱手说:“师父在上,下官闾丘胤拜见”。

丰干连眼都没有睁,随口说:“拜见拜见,不值一钱;丰干丰干,与你无关。”说完话,站起身来,袖子一拂就要走。

闾丘胤急忙拉住他的衣角说:“师父慢走,慢走,请你将下官的头痛病治一治”。

丰干被他缠得没有办法,只得说:“好吧,你去山坑里舀碗清水来”。

清水舀来了,丰干从袈裟的袖口里取出一粒汤团一样大小的药丸,用水化开,叫闾丘胤喝下去。

闾丘胤接过来,一仰脖子,“咕噜噜”地喝了下去,顿时觉得肚里象火烧一样,一股清气往上直冒。霎时间,头一点也不痛啦!

丰干拿起禅杖又想走,闾丘胤还是不肯放,忙说:“师父慢走,下官这次到赤城郡上任,不知前途如何,请师父明示一二”。

丰干说:“请牢记,此次去到赤城郡,你可拜访文殊、普贤两位菩萨”。

闾丘胤问:“不知文殊、普贤住在哪里?长相如何?”

丰干说:“他们住在国清寺。脚穿大木屐,身穿百衲衣,头戴桦皮冠,骑着大白虎”。

闾丘胤还想再讨几粒药丸,丰干见他贪心不足,把手一招,猛虎怒啸一声,震得地动山摇,把闾丘胤一行人吓了个九滚十八爬。丰干哈哈大笑,唱着歌儿,骑上老虎,头也不回地沿着大路向前走啦!

闾抹胤别了丰干,继续上路。一路上,他觉得景色越来越秀丽,真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又转过几个山弯,只见前面有一片翠郁郁的松林,松林坡下,耸起一座绛黄色的古塔。他正停下步来细看,忽听得山岙里传来一声洪亮的钟声,一个老和尚,提着水桶到山溪里汲水来了。

闾丘胤走上前去问道:“老师父。这里可是国清寺?”

老和尚说:“正是”。

闾丘胤又问:“国清寺里可有文殊、普贤两位活菩萨?”

老和尚摇摇头:“没有呀!”

闾丘胤讲了他们的长相。老和尚听得笑了起来:“噢,说了半天,原来是他们。有,有,他们正在厨房里烧火泥!”

闾丘胤问:“怎么走?”

老和尚说:“进山门,往东拐就是了”。

闾丘胤进了国清寺,寻到厨房。厨房里空荡荡的,一个人影也没有。正想退出来,忽然从高高的灶台后面传出一阵“哈哈哈”的笑声。闾丘胤转过灶台一看,灶门前坐着两个烧火的和尚,从灶膛里取出两块炭火,放在掌心中,象玩弹子一样转着圈儿玩。过了一会,你抛给我,我抛给你。

这个说:“这颗好药丸,吞了可醒神哩。”

那个说:“这颗好丸药,吃了神志清哩。”

闾丘胤奇极了,炭火这样烫,他们的皮肉怎能熬得住呀!再说,这炭火怎能当药丸呀?正当他惊疑不已之时,那两人干脆把炭火丢进嘴里,“咕、咕”两声,吞下去了。

这一下,可把闾丘胤看得目瞪口呆了。过了好一会,才清醒过来,定睛一看,好呀,这两个和尚的长相跟丰干讲的一模一样。他禁不住心里一阵高兴,喜孜孜地上前说:“下官闾丘胤拜见文殊、普贤菩萨”。

原来这两人就是丰干的好朋友寒山和拾得,人们戏称他们为文殊和普贤。这时候,寒山、拾得回过头来,把闾丘胤上看看,下看看;又站起来把他左看看,右看看;再转个圈儿,将他前看看,后看看。看着看着。寒山和拾得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笑得前俯后仰,笑得眼泪直流,连屋梁都震得啷啷作响。

这一阵看和笑,把闾丘胤看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留也不是,走也不是。

他俩笑完了,连声说:“丰干饶舌。”

一边把火钳“当”的一丢,拍着双手,哈哈地走出厨房。

一招手,屋后就跑出两只白虎。寒山、拾得一人骑上一只,朝寺门口跑去,一转眼就不见了。

闾丘胤碰了这一鼻子灰,好扫兴呵,只得带着一班人马先去上任。

没有求上寒山、拾得,闾丘胤总不甘心。他日也想,夜也想,办法没有想出来,倒把自己的头想痛了,整日里躺在床上,“啊唷,啊唷”地直叫唤。

他派出人去寻找寒山、拾得,可是找了三天三夜,连个人影都没找到。

第四天早晨,他的师父来看望他,俯在他的耳边说:“老爷,古话讲‘至诚感神’,你拜菩萨不烧纸钱怎么行?”

闾丘胤一听,把床一拍,说:“对,对,我怎么连这点道理都忘了呢。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寺院、衙门一个样,天底下的锅都是仰着烧的呵。”于是,他连夜传令叫来工匠,做了两套崭新的净衣,准备了两份上好的香烛。

第二天一大早,闾丘胤忍着头痛,带领四个旗牌,捧着净衣和香烛,骑着五匹快马到国清寺去找寒山和拾得。刚到国清寺外的松林边,忽听得从松林里飘来一阵歌声。闾丘胤仔细一听,那歌唱的是:

狐假狮虎势,

虚诈妄称能。

铅矿入炉冶,

方知金不真。

闾丘胤一听这首歌的意思句句带刺,好象是对着自己来的,脸上有点发烧,但他又听出这是寒山的声音,也就顾不上别的了,连忙领着旗牌,循着声音走进松林,远远看见寒山和拾得在松林里正烧着一棵棵大松林圈呢。转一圈,唱一句。还要对岩壁又笑又骂。

四个旗牌觉得很新鲜,都站着看热闹。

闾丘胤气得跌足大骂:“你们这些饭桶,还不快快过去。”旗牌们这才继续走去。这松林好茂密呀,而且愈至里面愈密,最后连马都进不出了。闾丘胤和旗牌们只得下了马,徒步上前。

寒山和拾得见他们走到面前,大声呵斥道:“弥陀不识,礼我何为?”

闾丘胤忙说:“是下官的一点心意”。

寒山、拾得说:“净衣不净,香烛不香,都是偷来的抢来的”,说完,又是仰天一阵大笑,也不骑虎,手换着手,走出松林,往东南方向去了。

闾丘胤急得头上冒汗,心里发火:这一次说什么也不能让他们再跑了,要不,自己的头痛病就没法治啦。于连忙追出松林,跳上马背,鞭儿一响,“哒哒哒哒”,一阵风朝前追去。

寒山和拾得手挽着手,不慌不忙地走着,一边走,一边说笑。

他们狠命加鞭,追得人困马乏,可是总还相差半里之遥。看看,看得见;追追,追不着。

追呀追呀,追了七十多里,前面就是明岩山啦!一座又高又陡的悬崖峭壁,兀现在眼前,象一堵墙挡住了去路。

闾丘胤高兴极啦,心想,嗨,这回你们总无路可走了吧,回头招呼旗牌们说:

“快马加鞭,紧紧追上”。

五个人扬起马鞭,“啪啪啪”三声,五匹汗淋淋的马箭一般飞驰上去。

耳边风声呼呼响,眼看寒山拾得站在山前过不去了。闾丘胤喜煞啦,对旗牌们连声呼叫:“快!快!”

越追越近,眼看就要追上啦!忽然,“轰降降”一声巨响,眼前的悬崖峭壁齐崭崭向两边分了开来,中间现出一道三尺宽的岩缝。

寒山、拾得转过身来,朝着闾丘胤哈哈大笑,连喊三声:“贼!贼!贼!”回头就朝岩缝里走去。

“不好!”闾丘胤心中一惊,连忙喊声:“快!”

五个人都狠抽一鞭,五匹马死命扑向前去。好啊,到底进了岩缝啦!

正高兴着呐,不想又是“轰降降”一声巨响,两边的山岩急速合拢来。五个人都吓傻了,赶紧往后退,可是哪里来得及,马还没全进来,岩壁就合上了。就这样,闾丘胤和四个旗牌乘坐的马都被合在岩缝里。

直到今天,人们还可以在天台山的明岩岩壁上看一这五匹马的影子:第一匹马只剩下一条尾巴;第二匹马露出一个屁股;第三马尚有两和后腿;第四匹马脚都还齐全;第五匹马仅仅短缺一个马头。这就是著名的“五马影”。

后人为了纪念寒山、拾得,就在国清寺外面造了一个“寒拾亭”,还把附近的石拱桥,命名为“丰干桥”。


(《天台山传说》曹志天、肖冰编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