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象┃天台百景图 ·《隋塔》

金如槐 天台山文化 2022-05-11

金如槐先生几十年来足迹遍布天台大地,胜境览胜,纵笔写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终于绘就天台山百景图。详观图景:山水宫寺,亭塔桥树交相辉映,山有端庄之貌,水有灵气之相,山有山魂,水有水魄。山山水水,情意洋溢。


《隋塔》 金如槐


隋塔为隋开皇十八年,晋王杨广为报智者大师给他授菩萨戒的师恩而建造的报恩塔,现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塔高59.4米,六面九级,其色绛黄,雄伟壮观。隋塔前有七佛塔,供奉过去七佛,俗称“七支塔”,又称迎宾塔。”

(撰文:陆树栋)


七佛塔,位于台州市天台县天台山国清寺,坐落在隋塔下、寒拾亭前。为当代重立佛塔。

七佛塔始建年代不详,或谓隋唐建。宋代亦有可能。俗称“七支塔”,也称迎宾塔,是为纪念“过去七佛”而建,他们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因为是祭祀过去七佛,所以建在寺院门前。 建于隋唐时的七佛塔已不存在,1973年重建七佛塔。新七佛塔面临国清路一字排开;原七佛塔则伫立在万工池畔。万工池,始建于元至正元年。据《国清寺志》记载,是年,住持宗冕在旧址上重修雨花亭,扩建方丈室,并筑万工池。古时,双涧之水在丰干桥下汇合,注入万工池。另外,原七佛塔鼓形塔身是镂空的,新七佛塔则是实心的。

七佛塔,在古樟掩护的唐一行禅师墓前,为纪念过去七佛而建造,共有七支,俗称“七支塔”。国清寺七佛塔的塔身上,有过去七佛的佛号,自东而西,依次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俱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为表示对过去七佛的尊敬和虔信,佛号前冠有“南无”两字。旧制七佛塔,毁于“文革”时期的1968年。旧制七佛塔的始建年代,可以上溯至国清寺创建的隋朝。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有过几次修复、重建。“文革”时毁坏的七佛塔,据说,系明朝重建。明洪武十七年八月,一场大暴雨,给国清寺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七佛塔,或许也毁于那场大暴雨,或者同时遭受极大破坏。明天顺年间重修国清寺时,有可能重建或修建七佛塔。但乡贤陈甲林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编撰的《天台山游览志》中,仍称七佛塔为隋时旧物。

隋时塔,明时塔,都是弥足珍贵的古佛塔。千百年的风雨侵蚀,有损坏,会倒塌,但还不至于彻底消失。十年“文革”的人为破坏,却是彻底摧毁,粉身碎骨。据说,古佛塔的残骸,变成筑路石,埋进地底。在佛寺周边和山门内外建造佛塔,旨在营造庄严佛国的氛围,使人起虔诚朝圣之心。

(来源:天台新闻网 丁琦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