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海经”┃东横山的神奇传说

天台非遗普查汇编 天台山文化 2022-05-11

东横山,在县城之东,远看一横之山,似乎就感到山如此之平,没有什么奇美之处。

可是站在东横山顶上,眺望四周,顿感心旷神怡。

东面远衔群山,层层叠嶂,气象万千;南边山脚下有始丰溪水缓缓向东而流,银光闪烁,耀眼光芒,气势磅礴;西边古城民居错落起伏,炊烟袅袅,街道纵横,尽收眼底;北边大山,如屏似嶂,气势雄伟。

东横山如一大的平台,四面凌空,似天上之台,立在群山之中……

相传,天台县故得名,就因为有此东横山的平台如在天上,所以就叫做天台了。

三星寺的由来

东横山很早之前就有寺院了,最大的要算三星寺。

寺内有僧人百余位,大殿、厢房都比较宽敞,寺院范围很广,东横山顶南边平地上,寺院占了相当大一片土地,至今还尚留有亭基、瓦砾、水井呢。


为什么叫三星寺,据老辈人传下来说:很早之前,这里就有三星寺,因寺在丹丘山顶,上对三台星宿,就取名叫“三星寺”。

有了三星寺,各地高僧大德在天台各地纷纷建寺院,天台在历史上也成为中国佛教之圣地了,人们都向往天台山佛教圣地,至今仍然如此,三星寺许多美丽的佛教故事还流传在老百姓的心中。


佛土的传说

东横山顶一马平川,金红色的泥土,闪着红光,这可不是一般的泥土呢!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曾在丹丘山之东的灵山上讲经说法,吸引了成千上万善男信女来此灵山之顶听经。

在临行时,释迦牟尼手指对面的丹丘山,对虔诚的信徒说:你们就在此山建寺吧,这丹红的泥土已具佛性,就用它来美化寺墙和照壁。后来,丹丘山上建起了许多佛寺,最早应是三星寺了。

这里所建寺院的墙壁的颜色就是用丹丘山上的泥土的颜色,神圣而庄严。

从此以后,中国各地的寺院纷纷仿效,东横山上的“佛土”也由此更加耀眼了。



佛茶传说

东横山,因泥如丹,势如丘,故称丹丘。很早以前山上有许多寺院。僧人们为了用茶礼佛,在丹丘上种了许多茶树,专供每天早上礼佛,所以最早的佛茶就出在丹丘山上。

这里的茶叶不同于一般地方,茶叶又绿又嫩,泡开后碧绿清澈,香味四溢,渗人心肺,叶叶细牙上下浮动,美丽之极,人们惯称为“雾中之芽”,历史上称“丹丘雾芽”。

丹丘雾芽茶叶极为珍贵,早先各寺院礼佛、供佛必用此茶叶。


至今,丹丘山上还种着大片礼佛茶叶,远销各地。这里产出的丹丘茶叶,僧人们尊称为“佛茶”,理所当然丹丘山是一块神圣的佛境之山。



水滴四象头,前山出贵牛

早在南宋元年,有一远道而来的高僧来到东横山。站在山上平坦的草地中,遥望东南。

看了半天,对随同来的伙伴说,就在我站的南面山边的悬崖中央,有一支泉水,一年四季滴在下方四块岩上,那四块岩石像四只大象的头一样伸出山外。


再看水滴到象头岩石的东面前方,有一座非常相似伏牛的山,这就是“水滴四象头,前山出贵牛”的宝地。

还说,有这座贵牛山,必出贵人也。

不出所预料,到了明朝,在贵牛山前的响塘村果然出了一位教皇帝读书的徐少保,官居一品,成为赫赫有名的贵人。而徐少保的祖父就住在东横山奓村地方。



十八罗汉造天桥

相传在很多年前,十八罗汉决意在去灵山听经的路上造一座天桥,以改变攀登灵山之坎坷。

于是十八罗汉们商议决定背着佛祖自行动手,想在一夜之间鸡啼之前将天桥造好。

他们从丹丘山取来无根乌岩,在两山之间垒条石桥。

可是,佛祖认为一切福报因在施善之中所得,要苦、要勤才会懂得佛之理,佛之福报,听经也是去努力的事,还是辛苦些,才更会懂得和深刻领会、理解佛的教义。

观音菩萨神领佛祖的心意,但又体谅十八罗汉的一片诚心、苦心。

因为,十八罗汉知道在鸡鸣之前不完工,这桥就不会造成的。

正当桥中间几块条石快搬到之时,观音菩萨命天下的鸡都在四更天啼叫。

十八罗汉一听到鸡鸣不得不离开造桥处。当他们一离开,因桥中间尚欠几块条石,天桥即刻倒塌。


直至今天,两山之间还有一条天桥塌下来的乌岩石伏在山沟之中如同十八罗汉伏地在听经。

同时还留传十八罗汉挑岩石,因听到鸡啼扁担震断,岩石一头落在东横南面岩下的四记岩,一头落在东横山西面山下的白岩,扁担落在皮下许村始丰溪边的扁担岩,那么飞出的扁担肖落在何方呢?

后来人们在20里外的小村找到了扁担肖岩,该村也因此得名何方村。



观音岩

东横山南端山顶上有一奇岩,相传下来叫观音岩。

观音菩萨面朝南方,形态庄严端祥,村民也有叫新娘子岩,因为只有新娘子才会这么美丽动人。


观音菩萨为什么立在东横山南端山顶上呢?

因为,早先这一带地方经常干旱,山上颗粒无收,山下始丰溪常施恶虐,冲毁两岸良田无数。

观音菩萨得知此事后,乘着她的坐骑鳌鱼来到此处,征服始丰溪肆虐洪水,在救苦降灾后。

观音菩萨被眼前的奇异的景观吸引了,于是化身为岩伫立于东横山南端山顶,保一方风调雨顺,这就是东横山上观音岩的来历。



狮象护灵山

在东横山的东面,有一座平顶之山,山上有广袤平地,是佛祖如来的讲经说法之地,所以称此山顶为灵山顶。


佛祖弘法的影响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各地前来听经的信众越来越多。这事让文殊、普贤两位菩萨知道了,他们各自乘着坐骑来到灵山,将自己的狮、象留在这时,一可以护着灵山,二可以让更多善男信女来此听经有坐的地方了。

现在,我们走在东横山东面坑岩下的小路上看灵山,从北到南,左边看是一座府伏的狮子山,而走到右边看则是一座站立的大象山。


东横山之东有泰山

泰山,在山东境内,是我国五岳之首。

为什么在天台东横山的东边又有一座称为泰山的山?该山几乎与东横山相平,遥相对望,山腰间还有岩石似棺木横放,外形象两副棺木安放在半山之中。


相传,此岩是早年的棺材之化石。里面到底安葬何人,谁也不知,远望与棺材毫无差别,经过几千年风吹雨打,至今仍然安好无损,真是神奇!

那么,为什么又要叫泰山呢?相传先祖轩辕皇帝在做皇帝之前曾在此山顶跪拜天上星宿,祷告祭天,祈求国泰民安,后人也就称此山为能保天下太平的山祈望天下风调雨顺,因此就称为泰山了。

今天,东横山上的泰山虽无祭天活动,但人们还习惯在九月九日去登高,祈求天下太平,国运隆昌,农作物丰收!


悬空井

在平坦的东横山上,分布着一口口神奇的水井。

名为“悬空井”并不是说此井悬在空中,而是井水的水面比井外的地面高出许多。见到的人,无不啧啧称奇。像这样的井,山上有20余口之多。

“悬空井”一般深3至4米,井的直径在1米左右。俯身看去,只见水色清澈见底,饮之清甜,沁人肺腑。


东横山上还有一口“悬空大井”,在原东横山小学校址边上,叫做东门坑深塘。

据村里人介绍:这里水深达20多米。一次,为维修水泵,村民陈建余,当年扎入水底10多米以下,打开水闸,以水性好出了名。

东横山上,天越旱,水越清。井悬水好,人长寿。


悬泥岩

东横山上是一片望不到边的平地,平地的土质,雨天软,晴天松,走过路后就变硬。

村民们拣松软的泥土挖下去,到1米光景,就会出现一块块乌黑的岩石,东横山人称为“青油石”。

说是“青油石”但不是溪滩里常见那种圆滑的模样。也有人叫为“乌金石”,希望变成金子。


这种表面涂着一层泥的岩石,里面乌黑发亮,坚硬如铁石。

东横山的岩石不仅本身奇,而且分布也奇特,岩层如带状悬在泥层中,有的挖泥1米就见到岩石,有的则深在3-4米处。“悬泥岩”,从上而下挖出来看,连在一起,好似岩板。从横截面看,岩块又自然分开。

山上“悬泥岩”随处可见,村民们就地取材,坪屋基、打石墙、砌田坎,不用打凿,不用加工,取来就可以垒砌,好像专为山上村民方便使用特制一般。

砌成的屋基、石墙、田坎好看、坚固。

东横山人一般不去乱挖,尽量精打细用,“悬泥岩”虽说用之不竭,但村民养成厚待自然的习惯,不乱用乱动。


番薯洞

东横山,海拨241米。山上高丘出水井,但东横山的高丘,又能挖出洞口朝天水井一般的番薯洞。

山上村民想挖井,就见水,想挖番薯洞,就没水。


东横山上家家户户种番薯,家家户户挖番薯洞。在东横山平坦坦、黄金金、松扑扑的山土地里,挖着成千上万个列队布阵般的番薯洞。

东横山的番薯洞,冬暖夏凉,如同天然储藏库。打开洞口,到洞里,冬天温暖如春,夏日丝丝凉气。

番薯洞一般深3米许,洞的面积大多在10多平方米,朝天的洞口,1米方圆,刚好一个人上下。

已是隆冬季节,村民用一根系好绳子的扁担横在洞口上,敏捷的俯身下洞,手脚并用支力,就到了洞底,没一会功夫,就装好一箩箩番薯,人先上洞口,然后,提上系着绳子的一箩箩番薯,不用人帮忙,一个人运作自如完成劳动程序。

有了天然恒温的番薯洞,东横山常年出产新鲜番薯,随用随取,从种到收,两头相接,形成循环。

天台习俗大年初一,而第一餐吃“五味粥”,以示“五谷丰登”。“五味粥”中其中一味就是番薯东横山的新鲜番薯,成为家家“五味粥”中一味必不可少的珍品,能吃上东横山的新鲜番薯,成为福气。

东横山山上的番薯、番薯洞不仅成为东横山特有的物产,而村民们“想井不洞,想洞不井”的独特现象,成为一道难题之迷。


泥下狼箕

东横山上的狼箕草不乱生。

东横山广袤的土地上,至今还有这种奇特的现象:没有动过的土地,土松软,地肥沃,从不长狼箕草。但如果在山坡挖土三尺形成一个坡面,过几天,坡面上就会长出茂盛的狼箕草,布坡满地。


东横山人代代相传这种现象为“泥下狼箕”。

狼箕草,多年生草本植物,丛生,叶子条形。

村民们知道狼箕草长在泥下这一奇特现象后,耕作时,就尽量不挖斜坡面,而是平直的整理地块,种茶、种蕃薯、种毛竹等,农作物长势良好,丰产丰收,狼箕草也从不来打扰山上人们的生产生活。

只是有好奇的村民,才会挖一个坡面,展现挖土三尺长狼箕景象。


东横山蚂蟥不叮人

东横山村民蚂蟥,学名叫水蛭。是环节动物,身体长形,稍扁,黑综色,尾端有吸盘,雌雄同体。生活在池沼或水田中,吸食人畜的血液。


山上的蚂蟥和各地的没有什么不同,长10多公分,只是捏在手里有稍硬一点的感觉。

村民说:看戏听锣声,蚂蟥听水声,咚的一声,双腿落田,就游过来咬人。

东横山蚂蟥听见水声,游过来,在你腿边游来游去,却不咬人,山上村民也感到奇怪。村民们把蚂蟥当作宠物观看。

如今,山上半山、大平自然村的稻田、池塘里仍然生活着这种不咬人的蚂蟥。


搜集整理:许周汭、张浙东

摄影: 周则贵、 许雄斌 等

【摄友圈】飞扬 ┃十里松声接涧泉,清音入耳夜无眠

印象┃天台山百景图 •《桥棚廊桥 文峰桥》

【摄友圈】悠咪┃ 你若盛开 清风自来

致敬八一,致敬祖国┃“军民鱼水·共逐未来”警民联欢精彩上演火热军营

致敬八一,致敬最美的“逆行”┃天台县文化馆携手县消防大队精彩演出“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立新功”共谱军民鱼水情

“遍地的神祗”┃一庙一故事:赤城街道三井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