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路天台┃《明岩寺》 元末明初·张昱

天台县文化馆 天台山文化 2022-05-10

叠嶂重岩出半天,芙蓉幽洞下相连。

浮云富贵二三子,放浪人天五百年。

饭后风松为伴侣,春来花鸟作因缘。

村堂野墅俱题遍,句句天机合自然。


释义

明岩寺:寺院起于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年),吴越昭仪孙氏所建,称“云光院”,号暗岩,到宋代开宝七年(975)升为寺,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云光寺改大梵寺。

宋《嘉定赤城志》记载,大梵寺有田743田、地216亩、山122,已经是一座富庶一方的大寺院了。一直到明代初年,大梵寺才更名为明岩寺。

叠嶂重岩: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唐·徐光溥《题黄居寀秋山图》:“秋来奉诏写秋山,写在轻绡数幅间;高低向背无遗势,重峦叠嶂何孱颜。”

二三子:诸位。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人天:佛教语,六道轮回中的人道和天道。亦泛指诸世间﹑众生。 

野墅:村舍、田庐。

天机:天赋的灵机,即灵性


张昱(生卒年均不详)

张昱,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约公元1330年前后在世。

元末,左丞杨旺扎勒镇江浙,用为参谋军府事。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旺扎勒死,弃官不出。

明太祖征至京师,悯其老,曰:“可闲矣!”厚赐遣归。

其后徜徉于西湖山水以终。

昱诗学出于虞集,作风皆苍莽雄肆,有沈郁悲凉之概,有《庐陵集》。

明岩、寒岩景区:

位于县城西30公里,奇洞怪石,触目成赏,“十里铁甲龙”岩嶂雄伟壮观,是唐代诗僧寒山子的隐居地。

寒岩洞平坦宏大,洞壁有“寒岩洞天” “小清凉”等石刻。洞前有晏坐石,传为当年寒山、拾得、丰干游憩行吟处。洞左岩壁奇险,有瀑下洒,当夕阳西照之时,潭水反射,映诸岩屏,色彩绚丽多姿, “寒岩夕照”之名即来源于此。

洞两侧有石似蛇龟头,卓然而立,高约丈余。附近的鹊桥、月亮岩、龙顶洞等景象都以幽奇著称。

明岩与寒岩相背而处,明岩古寺倚山临溪座落于此,最早叫称“云光院”、“暗岩”,左有狮子山,右有白象山。

沿谷往里,北有初来洞、朝阳洞,至山谷尽处,有一异峰独起的石柱岩,高三四十米,四面凌空,直冲天际,俗称“螳螂钓蟾岩”。顶上杂树丛生,藤萝遍绕,倒挂而下,延伸到石柱前一块形似蟾蜍的石上,故称“螳螂钓蟾”。石柱西山崖石壁上有隐身岩,即五马隐。

相传唐贞观年间,台州有一刺史带四骑兵各骑一马追赶寒山、拾得,乞问仕途,五骑飞赶至此,寒山破壁而入,五马穷追不舍,被夹在此岩壁,现壁上尚有五马残迹清晰可辨。对面是庵,进内有寒山拾得纪念塔、仙人洞、合掌岩、独鲤朝天、石弄堂、青天落白雨等景。

明岩山背,峭壁如城嶂,与寒岩相连,遍布洞穴,号称“十里铁甲山”。

摄影:卢鹤龄、徐春凤 等

诗路天台┃《铜壶滴漏》  清 • 齐周华

诗路天台┃《天台福圣观》  宋·张无梦

诗路天台┃《福圣观》  宋·张无梦

诗路天台┃《游天台山》  明 • 范理

诗路天台┃《水珠帘》  清 • 潘耒

诗路天台┃《游石桥二绝》  南宋 • 宋之瑞

诗路天台┃《台山篇》 南朝(梁)• 李巨仁

诗路天台┃《天台纪游 六首 华顶归云》  清 • 魏源

诗路天台┃《幽溪雪瀑》  明 • 释传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